环球经济报道(glodnews.com)讯:

7月28日,由中国饭店协会制定的《预制蔬菜分类与评价》和《预制蔬菜质量管理技术规范》两项团体标准正式实施,为预制蔬菜的质量分级和质量管理提供了标准指南,并对生产企业的产品追溯和召回做出了明确规定。
《预制蔬菜制品分类与评价》团体标准规定:“预制蔬菜是以烹饪工艺和餐饮为基础,运用食品工业中的选材、加工、包装、储运等技术,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,方便企业或消费者使用的方便菜肴。”预制菜按食用方式分为即食型、即热型、即煮型;按储存方式可分为常温、冷藏和冷冻储存。本标准对原材料、包装材料、计量标准、分级评定、标识管理等做出了明确要求。填补了调理蔬菜质量分级和评价标准的空白。
《预制蔬菜生产质量管理技术规范》团体标准适用于直接从事预制蔬菜生产经营的企业。对预制蔬菜的基本要求、质量风险管理、生产环境、原辅材料质量控制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、包装和检验质量控制、储运质量控制、卫生管理、产品可追溯性和召回等做出了明确要求。,从生产端增加了预制蔬菜的质量保证。
记者特别注意到,《预制蔬菜生产质量管理技术规范》团体标准中的追溯条款规定:“追溯体系应当完善有效,实现成品、内包装、半成品、返工物料、加工助剂、不合格品的正负追溯,包括产品批次、原料批次、生产和交付记录等。应能证明企业有能力通过体系、程序和相关文件对生产的所有产品进行追溯。原辅材料、包装材料、半成品和成品应有足够的标识信息,以保证可追溯性的完整性。”该标准中的召回条款规定:“应制定召回程序,明确召回流程,并在2小时内通过批号和失效日期在供应链中识别、跟踪和定位某一指定产品。应当如实记录召回产品的名称、批次、规格、数量、原因、情况、范围、处置结果、后续纠正措施、风险和危害控制等情况,并保存相关记录。至少每年一次,通过模拟召回对召回程序进行测试,对模拟召回或跟踪系统中发现的任何缺陷采取纠正措施,并记录纠正措施。”
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在接受《中国消费者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去年,全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3500亿元左右,其中B端市场渠道占比近80%。疫情防控常态化,加速了餐饮业数字化、绿色化、品牌化、产业化的发展趋势。消费者对美味、健康、方便、快捷食品的迫切需求,将不断推动预制蔬菜产业释放更大的市场潜力。今年上半年,预制蔬菜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0%左右,未来5年有望突破1万亿元。